时间:2024/4/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张彧吴佳妮

这个夏天,“荷美小镇”喜迎大丰收。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大慈岩的荷花又火了一把。作为杭州西湖荷展的分会场,建德大慈岩镇与杭州西湖景区再度牵手进行荷花联展,而一场热闹的乡村音乐会也同步在这片不一样的荷塘月色下举行。

新叶村里,村民们在音乐会现场调试起了点歌机;双泉村的荷农叶肃仙,在自家荷塘旁架起了三脚架用方言开起了直播;吴山村飞凤心灵庄园的老板王波,正带着研学团队往农家去……循着万亩荷塘间的浅吟低唱,近日,我们走进建德市大慈岩镇,亲眼见证一幅无比鲜活生动的乡村图景。

这万亩荷塘间的迷人风情,究竟从何而来?我们穿巡在一个个荷花飘香的小村庄里,探究这片浙西乡村蜕变的真相。

荷花上“冷链”一季增收上万元

大慈岩镇的早晨,在凌晨4点就被唤醒了。远方天际线边的晨曦,才刚刚露头,双泉村的村道上就三三两两地出现了人影,那是早起的采荷人。

清新的荷香扑鼻而来,我们跟着荷农叶肃仙,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向荷田深处。“采荷花一定要在早上太阳没完全出来的时候。”种了30多年荷花,叶大姐的动作熟练异常,她一边向我们示范,一边拿起一个铁箍去比对一支支带着露水的花苞,看到合适的就摘下装进背篓,“用模子去套花苞的尺寸,这样摘下的荷花大小就能符合标准。”

标准,是最朴素的改变。“以前我们摘荷花很随意,但销路很一般。现在知道得有标准。”双泉村村民雷香美长期为收购商供应荷花。她告诉记者:“每天清晨摘到6点多结束,一个人卖花的收入有两三百元。”这些新鲜的荷花苞,通过冷链保鲜技术运送到杭州、上海等地的鲜花市场,有些还出口到日本。

“年开始卖鲜花,但荷花容易蔫,当时卖得很有限。后来在杭州专家指导下,大家用上了冷链保鲜,荷花的销路一下打开了。”雷香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荷花苞平均卖一元左右,而且荷花摘掉以后,三五天又会重新发出来。这对以前只习惯采莲蓬的农户来说,是一笔“多出来的收入”。“从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摘完一季的荷花,一家能多挣上万元。”

这个夏天,“荷美小镇”喜迎大丰收。

大慈岩镇副镇长陈烈光说,年成为杭州“联乡结村”帮扶集团的结对镇后,这里的荷花“致富经”一年比一年有花头,大大拓宽了村民的眼界,同时为莲田节水、莲子废弃物回填利用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打造美丽田园美丽村庄,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实现共富目标。

早上8点,刚采完荷花的叶大姐,在荷田边支起三脚架准备开始直播,她笑着解释:“去年村里请来专家上电商培训,今年我也想试试直播,让大家看看新鲜荷花有多美。”

眼界打开了,路越走越宽。大慈岩镇有亩荷塘,每年销售干莲子产品达吨、荷花30万支、莲蓬万个,每年农民收入增加了0余万元,“最重要的是,村里活起来了,每年的游客有4万多人。”陈烈光指了指沿着荷田边造起的一排民宿,笑开了怀。

村村有规划“第一书记”接力打造荷产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早上10点多,里叶村绿道蜿蜒,林荫蔽日,两侧荷田里的荷花开得正艳。

从上海过来的游客郝磊在不远处通过航拍器的镜头看绿道:“这绿道通向哪里啊?我们中午要去旁边吃荷花宴,逛一圈来得及不?”

大慈岩镇党委书记游佩芝笑着指路:“这绿道可长了,把我们‘荷美小镇’5个村都串起来了,你走一遍,1、2个小时不一定够。”

今年夏天,大慈岩集镇荷花展。

被串联起来的不止是5个村的绿道,更是十里荷田下的莲产业。游佩芝领着我们从一片片荷田边走过,她告诉我们,从年开始,大慈岩镇将镇内里叶、陈店、双泉、吴山、狮山这5个以莲产业为支柱的村落组合在一起,打造农旅融合、产业振兴的“荷美小镇”产业IP。“这‘荷美小镇’的定位,还是联乡结村干部出的主意。”

我们在狮山村见到叶顺良时,这个莲子种植大户正在田头比对规划图:“我想试试办生态农庄,敏敏书记给村子的规划图里,就有这路子。”

他口中的“敏敏书记”,就是年担任大慈岩镇上吴方村“第一书记”的邓敏敏。邓敏敏是杭州“联乡结村”第九帮扶集团的挂职干部,来自12家成员单位中的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两年挂职期间,让邓敏敏最有成就感的是为大慈岩镇和下辖12个村一口气做了13本规划书。“我是美丽城镇规划师,我知道规划对村庄的发展有多重要。镇、村有了量身定制的规划,就能统筹资源。”

年,邓敏敏在陈店村指导人居环境。

陈烈光翻开里叶村的地图规划,指着一条斜线告诉我们,“规划很细致,我们的民居往东北面放,西北部则着重旅游开发,这样各有侧重。”邓敏敏为大慈岩镇谋划了两条发展带,分别是古村发展带和荷花旅游休闲带。

我们信步走到里叶村的中心处,一片开阔的荷塘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规划的荷花旅游休闲带上,这块占地7亩的荷塘却起着“中枢”作用。“这里会有一个莲子加工的展示中心,那边有一个研学中心……”大慈岩镇副镇长杜立恒介绍着,“莲子工坊”项目即将动工,“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莲产业的文化、工艺、产品的集中展示地,再通过它进一步拉动村里的荷莲产业。”

虽然驻点在镇里的汪山村,但帮扶集团派驻的现任“第一书记”吴百增喜欢沿着绿道来“荷美小镇”走村串巷。当初开辟绿道,部分村民需要征迁,吴百增领着一支小分队挨家挨户做工作,“别人看我是城里来的,还挺客气的,不会关着门不让进,就能把工作做下去。”

在他看来,“点子”是要走出来的。比如里叶村和陈店村的莲子酒,是荷美小镇的特色产品,但一直“藏在深山人未知”。吴百增尝过一次后赞不绝口,干脆牵起了一条线,把莲子酒送进了机关部门食堂的特色销售点,“不多,但也能给农户每年增收个千把块钱。”

“多亏了‘第一书记’为我们接上天线,大慈岩才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杜立恒说,大慈岩镇找到了孵化未来的指南针。

荷塘音乐会圈粉基层干部学算未来账

新叶村的夜,让人舍不得入睡。

穿行在十里荷花之中,你很容易循着歌声,找到那个设在荷塘中央的圆形舞台,上面架设着宛若一弯圆月的白色网幔,和着袅袅婷婷的荷花,在夜色中平添几分温柔。

晚上7点,音乐会已经热了起来。背包客李阳刚刚吼完一首《平凡之路》,村里的陈罗彬就已经熟门熟路地点起了应景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音乐会,竟然是自助的?新叶村的党委副书记叶显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以前都是请乐队来演唱,但今年我们想换个玩法,把舞台交给大家。放上一台点歌机,每天晚上大家都可以上来唱,‘荷塘月色’舞台不落幕。”

年,荷塘乐色音乐会。

不落幕的舞台,不断流的客人。从年的荷花节开始,这是大慈岩镇当时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可是很难啊。”叶显杰回忆说,一开始游客们只是看荷花,很少会留下来住一夜,“帮扶组来后给我们出主意,认为要吸引城市人来到这里并认可这里,就必须打造一个独特的强IP出来,音乐会就是一个好载体。”

年,首届“荷塘月色”音乐会在荷美小镇里叶村拉开大幕。作为创意的参与者以及舞美的设计者之一,邓敏敏很忐忑。“会不会有人来?大家会喜欢吗?”他笑道,“直到原先准备的座位坐满,有不少游客站着看也舍不得走,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荷塘月色”音乐会已经变成了当地文艺味十足的“金字招牌”。“办荷塘音乐会前后几天,我的民宿几乎都一房难求。”睦慈田舍是大慈岩镇体量较大的一家民宿。说起音乐会,给大慈岩镇带来的变化,他最有体会:“有不少客人是因为在网上看到荷塘音乐会才来到这里的,但住下来就被好吃的荷花宴圈粉了。回去的时候,还会捎上几瓶村里的莲子酒。”

年7月,建德里叶白莲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和城里来的干部交流多了,我们也学会了算未来账。”大慈岩镇党委书记游佩芝告诉记者,年11月,第九帮扶集团在走访调研时,就给大慈岩镇把了一脉,“当时专家们提出,要以‘消费’和‘农事节庆活动’为抓手做文章。”

“这话,我们听到心里头去了。”游佩芝说,除了荷塘月色以外,现在已有20个农旅融合项目“落地生根”:不夜莲乡夜游园、荷莲文创产业园,还有结合传统农家作息推出的“晒秋节”……

记者所到之处,一个个新项目也正在酝酿:吴山村里,一座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正在装修,这是在帮扶集团成员单位之一、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建议下新设的游客接待中心;陈店村与里叶村的交界处,一座千荷园正在规划落地中……游佩芝说,年以来,大慈岩镇联乡结村项目共计42个,落实帮扶投资万元,主要都围绕“民生实事、消薄增收、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四个重点。

临走前,游佩芝和我们许下一个约定:“明年夏天,你们再来好好转一转,那时候,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经验解析

联乡结村:14年接力破解“高低脚”

42个帮扶集团,结对全市42个相对欠发达乡镇。大慈岩镇的乡村巨变,离不开杭州坚持了14年的“联乡结村”活动。

年5月,杭州以5年为一个帮扶周期,推广“百团联百乡”和“千企结千村”活动,实行市、县联动,以破解杭州“东高西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每个帮扶集团有一个牵头部门,前期以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民企及学校等为主。第三轮(年至年)活动开始,把驻杭部队、旅行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也充实到了帮扶集团中。

即将开建的莲子工坊效果图。

“联乡结村”,充分整合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转化成资金、项目、人才的引进渠道。如杭州市农科院,多次组织农技专家走访桐庐瑶琳镇大山村水果莲基地、潘联村小龙虾基地等提供技术指导,并为农户送去蔬菜种子。年第三轮活动以来,杭州市县两级共到位帮扶资金6.9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个。

“联乡结村”,帮扶集团成了村里的“诸葛亮”。一个集团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派驻到重点村,各区(县、市)也相应派员下沉驻点。执行中,杭州将帮扶资金和项目与结对乡镇的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在低收入农户扶持项目上,坚持走精准扶贫道路,通过基地+低收入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一村一策”的指导帮助,像大慈岩荷产业一样,临安山核桃、建德草莓、淳安有机鱼等地域拳头农产品,经过十余年联乡结村的沉淀发展,升级换代,走出特色路。

到年,杭州市已有个帮扶重点村、个经济薄弱村得到结对帮助,发展乡镇经济类项目多个,新发展各类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5万余亩。最明显的获得感来自村民的钱袋子:截至年底,杭州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增幅13.7%,比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dl/13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