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792757.html

李清照之茶词与宋代茶文化管窥

关于茶的记录,在中国历史上已经非常的悠久,多种考证发现,“巴蜀”之茶是中国茶的起源;因为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武王伐纣,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所以中国茶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

但是中国的茶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文化,则是兴起于唐朝,在唐朝皇帝、官员、百姓,封建社会的三个社会等级都在参与茶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所以让中国茶文化不断地发展,最终在宋朝时期达到一种鼎盛的状态。因此在宋朝的文人雅士的笔下,“茶”成为他们创作时喜欢运用的元素之一,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就能管窥到宋朝的茶文化。

宋朝的茶叶制作工艺

1,李清照所写之词关于茶叶制作的描述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凤毛麟角的女性文人,且名传千古,因此她在宋朝时期给世人留下诸多经典的作品,所以也涉及宋朝繁荣的茶文化。例如李清照在《鹧鸪飞》这首词作中,写到一句“酒阑更喜团茶苦”,词句的意思是说李清照喝完酒之后,更喜欢团茶的浓酽苦味;这里面提到的“团茶”,便是中国宋朝时期茶叶的制作工艺结晶;

也就是说宋朝的茶叶在采摘之后,通过一道道工序制作成茶饼,然后销往全国,乃至世界,而宋朝人士把茶饼称之为“团茶”。例如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他在跋《楞严经》之时,其中有说:“因上马疾驱归,与细君共赏……烹小龙团……”,细君是赵明诚对妻子李清照的代称,然后就提到夫妻二人烹煮团茶,而小龙团是宋朝团茶的精品。

团茶的制作步骤,首先是采茶,采茶必须选择在天亮前行动,当旭日东升之时就停止采摘,因为天亮前的茶芽肥厚滋润;其次是拣芽,采完茶叶之后,要对采完的嫩芽进行挑拣,其中茶叶嫩芽有区分,按照质量等级分为水芽、小芽、中芽等等,通过挑拣来进行品质分类;

其三是蒸茶,蒸茶是指用水洗净之后,把茶叶放到甑中蒸,蒸完之后的茶芽依然要保持一种青色,且带着青草味;其四则是榨茶,蒸完之后的茶叶要用冷水进行冷却,因此要再通过小榨床榨去水分和大榨床榨去油膏,保证干透才算完成;

最后是研茶和造茶,所谓研茶是指用柯木为杵,把茶叶放在瓦盆之中,进行挤榨的过程,当研茶完毕再最后定型和过黄,这便是完成团茶的制作。可见宋朝的茶叶制作,比较的繁琐,但是每一步都有着讲究,可以保证宋朝皇帝和王公大臣享受到上佳的茶叶。

2,宋朝茶文化特色之官员制作团茶

宋朝苏轼写了一首《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此中小龙团不仅是团茶精品,还是皇家贡品,这种团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兴起于宋朝前期著名大臣丁谓之手;当时丁谓担任福建转运使,他应该是为了奉承皇帝,于是在团茶的表层制作龙纹,从而诞生龙团;

不过当时龙团的重量不轻,基本上是八个茶饼就有一斤,所以被称之为“大龙团”。公元年,给后世留下茶文化经典作品《茶录》的蔡襄让龙团实现升级,他在任福建转运使时采用更加精细的工艺,制作出更高品质、体重更小的团茶,是为“小龙团”。

小龙团一出,呈现出一种“奢侈品”的节奏,宋仁宗极度喜爱,一般都是自己品尝,只有少数时候会给中书门下的一二品大员赏赐些许;例如欧阳修在《龙茶录·后序》之中说:“茶为物之至精……仁宗尤所珍惜,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

后来到宋神宗时期,贾青又被任命为福建转运使,他跟前面的官员一样,也在当地给龙团进行了升级;公元年,宋神宗还特意下诏要求在福建建立一座御茶园,并给贾青升级的龙团茶进行赐名,称之为“密云龙茶”,此后密云龙茶成为宋朝皇帝和王公大臣的追捧之物。

例如苏轼作词曰:“共夸君赐……黄金缕,密云龙”。公元年,史书记载:“漕臣郑可闻始创为银丝水茶”,便是说在早春时节采摘完茶芽,然后剔去茶芽的苞片和开展叶,再抽出茶芽的心叶,最后用泉水进行浸泡、制作出方形的砖茶,称之为“龙团胜雪”。

由此可见,宋朝皇帝和王公大臣为了追求茶叶品质,说得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让宋朝的茶叶制作工艺不断地升级,推动宋朝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宋朝茶文化之点茶

1,李清照词作的分茶

宋朝时期,饮茶的行为被称为“点茶”,但是宋朝的点茶在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的追捧之下,形成了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茶文化活动,被称之为斗茶;其中还会涉及分茶,因此分茶也是宋朝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李清照在《转调满庭芳·芳草吃塘》之中就写道:“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所谓“分茶”,在钱钟书先生收集编撰的《宋诗选注》中提到:“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茶道在宋朝人眼里是一种意境,是一种品茶之道,例如宋徽宗赵佶曾言:“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闲洁,韵高致静”,可见茶道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境界。

但是分茶也是宋朝的一种茶道技艺,在《剑南诗稿校注》之中讲:“分茶,是宋朝人士泡茶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把开水注入茶碗的技艺”;分茶的技艺具体做法是先将茶叶碾碎成茶末,接着在茶末之中注入沸水形成茶汤,再使用茶筅击拂茶汤,最后就是分茶技艺的最高体现;

即在茶汤表面通过高超的手艺变幻出各种图案,此种情景让人欣赏完难以忘怀。例如宋朝文人大家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之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句诗前面是在讲书法的创作,后面一句则是在讲分茶的技艺,陆游把书法艺术和分茶相提并论,可见当时的分茶成为当时非常重要的茶文化艺术形式。

例如宋朝地向子湮在《浣溪沙》的题序之中把“琴棋书画”之中的绘画去掉,称之为善棋、写字、分茶、弹琴;又例如宋代作家陶谷所著的《清异录》,其中记载一位高僧特别擅长“分茶”,原文是说:“沙门福全…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泛于汤表”;

这个消息被传到社会当中,于是引发“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之境况。因此,分茶在宋朝时期非常的盛行,深受当时茶人的欢迎,成为宋朝茶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之一。

2,李清照的茶令

茶令,是宋朝“斗茶”活动的文学产物;斗茶,便是宋朝人士以点茶为基础,延伸出来的一种娱乐活动,在宋朝人士唐庚所写的《斗茶记》之中有着记载,大概内容是说:“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短”。

当“斗茶”迅速在宋朝境内传播开来,文学名家开始针对“斗茶”而写出行茶令,对应一直发展多年的行酒令;其中宋朝茶令创作的代表人物就包括李清照,李清照在《金石录》的后序之中有描述自己与丈夫赵明诚“品茶行令”的家庭趣事,原文是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在中国台北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画,出自宋代刘松年之手,名为《茗园赌市图》,用这个名字就能知道宋朝时期已经把斗茶形成了一个产业,成为宋朝茶文化的一个亮点。那么斗茶到底斗什么?根据宋朝蔡襄所著的《茶录》,可以知道宋朝斗茶是斗两个方面;

第一是“斗水痕”,是指先准备重量约为一钱七的茶叶,然后用茶碾把茶叶碾成粉末,再“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当看到茶汤的泡沫紧贴在茶盏的碗壁上,就称之为“咬盏”,最后看谁的茶碗之中,茶汤咬盏时间长且不显水痕,则为胜者;

第二是“斗茶色”,宋朝斗茶色的最佳颜色是“白色”,然后青白要胜于黄白。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还写过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此文主要描述宋朝福建建安地区盛行斗茶的场景。

总体而言,宋朝人士对点茶一事极为看重,例如吴自牧所写的《梦粱录》之中说道:“焚香,点茶……不宜累家”,其中“不宜累家”,是指必须要“在行”,也就是说在宋朝人士眼里,点茶等四件事情,必须要专业,不能敷衍了事。

3,通过李清照的作品看宋朝的点茶茶具

通过前面的了解,基本可以确定宋朝的点茶,应该需要很多茶具,在《小重门》之中写道:“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其中“碧云笼”是指蒸茶用的工具,接着后面“碾玉成尘”,是指点茶的第一个步骤便是“碾茶”;

因为茶叶是“饼状”,不可能全部吃了,所以先把茶饼捣碎,取一小块进行“碾茶”,这时就会用到“茶碾”,宋朝的茶碾分为木质和石质;碾茶完毕,就要进行筛漏,于是通过“茶罗”进行筛漏,把还没有成为粉末的茶叶筛出来;

蔡襄在《茶录》中特别指出所用茶器,分别是“茶焙、茶笼、茶碾、茶罗、茶盏、茶匙、茶瓶等二十八种茶器,其中茶瓶、茶筅、茶盏是宋朝点茶时,肯定会用到的专业茶具。此外,福建建盏文化就是依靠宋朝的点茶、斗茶而兴起的一个专业的茶具,连宋朝皇帝都说福建建安茶盏冠绝天下。

综上所述,通过李清照的词作,可以看到宋朝时期,在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喜爱和支持之下,宋朝的茶文化得以繁荣发展,让点茶之外的斗茶、分茶都普及到平民百姓之中,并且为中国古代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形成都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宋词》、《茶录》、《斗茶记》、《金石录后序》、《剑南诗稿校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jj/130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