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顾千帆奉命前往钱塘,属下带他中途休息的时候碰到了赵盼儿的茶馆,便进去小憩。

这边来的客人正说着,这儿不光卖茶,掌柜新出的紫苏饮子也是一绝。

紫苏饮是宋代宫廷解暑饮料,有着“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一说,讲的是不怕夏天没有提高食欲解暑的药,紫苏饮就是最好的。

赵盼儿使出花样,一壶好饮倒得十分唯美。

顾千帆一进去便注意到了。

属下以为他是觉得这里嘈杂,便解释道,“听说顾指挥好茶,这间赵氏茶坊乃钱塘第一,茶香果子好,掌柜娘子更是绝色,样样齐全。”

此刻赵盼儿又去做了茶百戏,围观群众众多。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不同于咖啡拉花等采用不同颜色叠加的方法。

茶百戏从点茶而来的,相对于适合饮用的点茶,所用的茶汤更浓而不适合品饮,只适合观赏。在浓茶汤击拂出的泡沫上,用专门的器具蘸水来作画,所以又叫作“水丹青”,类似于国画中墨分五色的原理。

创作水丹青不但需要画功,还考验点茶的基本功,因为只有打出更为绵密持久的泡沫才有作画和欣赏的时间。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

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

另一边,又有客人要了点茶。

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实,点茶就是把茶瓶里烧好的水注入茶盏中。

具体操作是:在点茶时,先用瓶煎水,对候汤要求与唐代是一样的。而后将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黏稠为度。

和顾千帆说完话,属下便要了两盏青凤髓。

青凤髓产于建安,是北苑茶中的一种,属于蒸青紧压茶。《红楼梦》中所说的“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就是这种茶。

赵盼儿上茶,此刻顾千帆有了近距离观察的机会,他盯了人家姑娘一阵,加上之前赵盼儿倒茶的花样,猜出她出身应该不好。

刻板印象让他说出,“这就是你说的绝色啊。”这种话来。

见顾千帆语气不对,属下赶忙道,“乡野村妇,当然不能和京城的红粉佳人相比。”

顾千帆回道,“待你办完了这件案子,调你回京,让你好好洗洗眼睛。”

结果这番话恰好让站在后面的赵盼儿听到,内心一阵不爽。

虽说男主这样的确有些过分,但是却也符合逻辑,是人都有刻板印象。

后来黑衣人来袭,赵盼儿和孙三娘勇敢迎敌,顾千帆出手相助,赵盼儿放下成见,感谢顾千帆。

又听说顾千帆是皇城司的人,立马翻脸。

后期顾千帆和赵盼儿相互照顾逃离了钱塘前往东京,两人越来越了解对方,也逐渐相知,渐渐起了情愫,这才是正常的情感走向啊。

比起现在国产剧里动不动的两极分化合理多了。

现在的国产剧,要么就是一见钟情,要么就是两人相看相厌许久,甚至讨厌得无理取闹,然后才渐渐相爱。

相比来讲,梦华录甚至多了许多暧昧的场景,女主对于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心知肚明的状态,极限的试探和拉扯也使得这部剧更加好看了。

END

本期看点:紫苏饮茶百戏点茶青凤髓

欢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ly/131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