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孟尝君养了三千食客,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辈。后来,孟尝君被秦王扣留,无计可施。秦王的爱妃传来消息说:“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若能将此裘赠予我,我便替他说情,放他回去。”然而,孟尝君当时只有这一件狐裘,并且已经送给了秦王,藏在内库中。这时,一位擅长“狗偷”的食客献计说:“我擅长模仿狗叫,可以伪装成狗,翻墙越壁,迅速将狐裘偷出来。”所谓“狗偷”,即此人能模仿狗吠,借此伪装成狗,果然他迅速地将狐裘偷出,送给了秦王的爱妃,这才得以让秦王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人连夜赶到函谷关,担心秦王反悔派兵追赶,急欲出关。但函谷关规定必须等到鸡鸣时分才开门。孟尝君焦急万分,这时又有一位食客说:“我擅长模仿鸡鸣,此时正好派上用场。”他随即拉长声音,模仿起鸡鸣来,声音逼真,引得四周的鸡群也跟着鸣叫起来。守关的官吏听到鸡鸣声,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这才得以逃脱。

孟尝君平日里养了许多食客,如今能逃脱秦王的追捕,却全靠了这两个有特别技能的小人物。这说明了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技能,只要善加利用,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现今社会只重视科举出身,非此出身者,即使有出众的才能,也往往被忽视。这导致许多有奇巧智谋的人才无处施展,甚至被逼走上为非作歹的道路。如果统治者能够善于识人用人,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安排合适的职位,不仅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还能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

再比如宋朝临安城有个大盗,绰号“我来也”,真名无人知晓。他每次偷盗后都会在墙上留下“我来也”三个大字作为标记。第二天失主看到这三个字,才发现家中被盗。如果没有这三个字,他的行踪几乎神不知鬼不觉,手段极为高明。临安城的百姓深受其扰,纷纷报案。官府责令缉捕使臣严加搜查,定要捉拿这个真正的“我来也”。然而,没有姓名,如何确认是哪个盗贼?缉捕使臣们费尽心力,终于通过线索抓到了一个自称并非“我来也”的嫌犯。府尹虽然心存疑虑,但在缉捕使臣的坚持下,还是将他暂时收监。

这个人在狱中,通过贿赂狱卒,获得了极大的信任。他先是谎称有银两藏在岳庙神座下的破砖里,狱卒果然找到并大喜过望。接着,他又以同样的方式,让狱卒从桥垛下取回了一包价值百金的财物。狱卒对他感激不尽,甚至晚上还买酒款待他。在酒酣耳热之际,他请求狱卒三更时放他回家探望,并承诺五更前返回。狱卒虽然犹豫,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放他离去。结果,他果然按时返回,并再次贿赂狱卒,使得狱卒对他更加信任。

然而,在当夜,临安城又有六七家被盗,墙上都留下了“我来也”的标记。府尹这才意识到之前抓错了人,立即下令释放那个被冤枉的嫌犯,并责令缉捕使臣继续追捕真正的“我来也”。而真正的“我来也”却早已在狱卒的帮助下逃脱了法网。

各位看官,你们说说,像这样智巧过人的贼人,难道没有他的用武之地吗?这虽是旧话,但不必多言。只说说我朝嘉靖年间,苏州有个神偷名叫懒龙,他的事迹颇多。虽然是个贼,但他却极有义气,行事中还带着几分戏耍的意味,说起来既好笑又引人入胜。有诗为证:

“谁说偷盗无道义?神偷行事常出奇。更兼慷慨多义气,绝非世俗小毛贼。”

话说在苏州亚字城东玄妙观前的第一巷里,住着一个人,他的真实姓名无人知晓。后来他自称为懒龙,人们也就这么称呼他了。懒龙的母亲住在乡下,某日外出时偶遇大雨,便走进一座破败的庙宇避雨,那庙名为草鞋三郎庙。她坐了很久,雨仍不停歇,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在梦中,她与一位神祇有了交集,醒来后不久便发现自己怀孕了。十月怀胎,生下了懒龙。懒龙身材小巧,胆识过人,心思机敏,性格豪爽。

再来说说他的身体条件和行事风格:他身体柔软得像没有骨头,轻盈得仿佛能随风飘动。大能攀上屋顶跳跃,小则能贴墙摸壁。他随机应变,看景生情,模仿起鸡犬狸鼠的声音来惟妙惟肖;拍手间又能奏出如萧鼓弦乐般的声响,节奏和谐,无不逼真,足以乱真。他出没如同鬼神,来去如风,果真是天下无双的偷儿,人间第一的神偷。

懒龙不仅技艺高超,还有几件令人称奇的本事和独特的性格。他自小就能穿着靴子在墙壁上行走,会说十三省的方言,夜晚可以整夜不眠,白天又能连续睡上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就像古代的高人陈抟一样。有时他大吃大喝,数斗酒、数升饭都不足以让他吃饱;有时他又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他在鞋底垫上稻草灰,走路时几乎无声无息。与人摔跤时,他身手敏捷,来去如风。想来《剑侠传》中的白猿公,《水浒传》中的鼓上蚤时迁,其矫捷也不过如此。

俗话说“性相近,习相远”,懒龙既然有这样的天赋,自然无法隐藏,他喜好与那些年轻无赖之辈交往,渐渐走上了偷窃的道路。在当时的偷儿中,有几位高手:芦茄茄(骨瘦如青芦枝,擅长探丸白打);刺毛鹰(见人便隐伏,形如虿范,能宿于梁壁之上);白搭膊(以白练为腰带,角上挂大铁钩,抛掷铁钩遇椽即攀,欲下亦借钩力,翩然而落)。这几位都是吴中的高手,但见了懒龙的手段后,都心悦诚服,自认不如。

懒龙原本就没有什么家业,现在更是一心扑在偷窃上,四处为家,无人知晓他真正的居所。白天他在城市中穿梭,或闪入人家,只见其影,不见其人。夜晚则潜入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寻找安身之处:玳瑁装饰的屋梁间,鸳鸯图案的楼下,绣屏之内,画阁之中,他都能像刺猬一样蜷缩成一团,没有一处不是他的安身之所。得手之后,他总会在墙上画一枝梅花作为标记,无论黑墙白粉,他都会用相反的颜色书写,从不遗漏,因此人们又称他为“一枝梅”。

嘉靖初年,洞庭两山出现蛟龙,太湖边山崖崩塌,露出一座古墓,内有朱漆棺材,宝物无数,但很快就被盗一空。懒龙偶然间与亲友泛舟湖上,经过此地。他看到藤蔓缠绕的棺材已被斩断,打开一看,里面只剩下一具枯骨,旁边还有一块模糊不清的断碑。懒龙心想这定是古代王公的陵墓,不禁心生怜悯,便动手将坟墓重新掩蔽好,并出钱雇请当地人运来泥土重新埋葬,还亲自把酒祭奠。祭奠完毕准备离开时,他发现草丛中有一物碍脚,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面古铜镜。他急忙将铜镜藏在袜中,没有让任何人看见。

回到城中后,他找了个偏僻的地方将铜镜上的泥滓洗净。这面铜镜小巧玲珑,只有四五寸大小,镜面上精光闪烁,背面鼻钮四周雕刻着穷奇、饕餮、鱼龙波浪等图案,全身青绿,被朱砂水银侵蚀的痕迹清晰可见。他轻轻敲了一下铜镜,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知道这是件宝贝,便一直带在身边。到了晚上,他用这面铜镜一照,暗处顿时明亮如昼。有了这面铜镜,懒龙夜间行走更加便利,偷窃也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懒龙是个偷儿,但他却有几件令人称道的好处:他从不淫人妇女,不进入良善之家和患难之家,说到做到,从不失信。他还仗义疏财,偷来的东西随手就送给贫穷至极的人。他最喜欢捉弄那些吝啬的财主和无义的富人,逢场作戏,闹出不少笑话。因此,他走到哪里都有人依附他、追随他,名声显赫。懒龙笑着说:“我无父母妻子需要赡养,借这些世间的多余财富来救济穷人。这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所在,并非我故意行义。”

有一天,有人传说有个大商人把千两黄金寄存在织人周甲家里,懒龙便想去取。不料酒后误认了地方,走进了一个穷人家里。这户人家穷得只有一张大桌子和一些简陋的家具。懒龙进屋后一时无法脱身,只好伏在桌子下面。他看见这对贫穷的夫妻相对而食,饭菜简陋得令人心酸。丈夫满面愁容地对妻子说:“我们欠了客人的债急需偿还却无计可施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妻子说:“你怎么能轻易寻死?不如把我卖了还能换些钱来营生。”说罢夫妻二人泪如雨下。懒龙突然跳出来说:“你们不必害怕我我是懒龙。我本是听人说有个商客寄了金子在这里才来的没想到走错了地方。现在看你们生活如此艰难我决定送你们二百两银子帮助你们度过难关你们千万不要再想不开做傻事了!”夫妻二人早就听说过懒龙的大名连忙拜谢说:“如果能得到义士如此厚恩我们夫妻二人就能死里逃生了!”懒龙出门后不久那户人家就听见门内传来铿然一声响。夫妻二人起来一看果然发现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二百两银子正是懒龙当夜从商人那里偷来的。夫妻二人欣喜若狂写了个懒龙的牌位供奉了一辈子。

有一个贫穷的孩子,小时候曾与懒龙一起玩耍,但后来家境日渐困顿。一日,他在路上偶遇懒龙,自己衣衫褴褛,自觉羞愧难当,便用扇子遮着脸匆匆走过。懒龙一把拉住他的衣服,问道:“你不是某某家的孩子吗?”贫儿局促不安地回答:“惶恐,惶恐。”懒龙说:“你如今贫困至此,明日我带你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取些财物给你,但你不要乱说!”贫儿知道懒龙的手段,也知道他不是哄人。第二天傍晚,贫儿来找懒龙。懒龙带着他来到一所士大夫家的园林别馆。只见:暮色苍茫,乌鸦乱飞,绿树掩映,万籁俱寂,四周一片宁静。

懒龙吩咐贫儿在外等候,自己则纵身攀树越墙而入,许久没有出来。贫儿屏息凝神,蹲在墙外等待,不料被一群狗发现,狂吠着扑来撕咬。贫儿绕着墙躲避,隐约听到墙内水声潺潺,随后一个黑影如没水的鸬鹚般从树影中坠地。仔细一看,竟是懒龙,他浑身湿透,显得十分狼狈。懒龙对贫儿说:“我差点为你送了命。里面黄金无数,我本想取些给你,但外面狗叫得太凶,惊动了里面的人,他们追了出来。我只好把到手的金子扔在路边,自己脱身了,这都是你的命啊。”贫儿叹息道:“老龙平时手到擒来,今日却如此不顺,看来是我命薄!”懒龙安慰道:“别烦恼了,改天再想办法。”贫儿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过了一个多月,懒龙又在路上遇到了贫儿。贫儿哀告道:“我穷得受不了了,今天去占卜了一卦,是上上大吉,财爻发动。卦师说我会有一场飞来横财,是别人帮我得到的。我想除了老龙,还能指望谁呢?”懒龙笑道:“我差点忘了。前日那家的金银宝箱,我已经得手了。但如果直接给你,怕他们发现,你藏不住会惹出麻烦。所以我暂时放在了他们家的水池里,观察动静。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月,没什么动静,想来他们不会再追查了。可以安全取回了,晚上我再去一趟。”贫儿等到傍晚,来约懒龙一同前往。懒龙一到那里,便如飞鸟般穿梭在花木之间,不一会儿便背着一箱金银出来。他们急忙到偏僻处打开箱子,用懒龙随身携带的宝镜一照,里面全是金银。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有多少,全部给了贫儿。他嘱咐道:“这些财物足够你一生之用了,好好使用,别学我懒龙半生糊涂,不做正事。”贫儿感激不尽,拿着这些钱做本钱,后来竟成了富户。懒龙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说书人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懒龙虽然手段高明,难道就能一直这样游刃有余,从不失手吗?各位看官且听我说,懒龙也有失手的时候,但他总能急中生智,脱身而去。有一次,他走到一户人家,看到衣橱开着,便急忙躲进去想偷衣服。不料这家主人临睡前将衣橱关好上了锁,竟把懒龙锁在了里面。懒龙出不来了,便心生一计。他把衣橱里的衣物紧紧缠在身上,又另包了一大包衣物紧挨着橱门。然后模仿老鼠咬衣服的声音。主人听到后,叫来老仆妇说:“怎么把老鼠关在衣橱里了?别咬坏了衣服,快打开衣橱把它赶出来!”老仆妇拿着火把来开橱门,刚打开门缝,那包衣物就先滚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懒龙借着这包衣物滚出来的势头,一同滚了出来,顺势扑灭了老仆妇手中的火把。老仆妇吓得大叫一声。懒龙怕人起来难逃,急忙抓起那包衣物,顺势一推老仆妇,将她推倒在地,然后夺门而出。房里的人闻声赶来,黑暗中踩到老仆妇,以为是贼,拳打脚踢。老仆妇哭喊连天,外面的人听到里面喧闹,纷纷赶来点起火把一照,才发现是自家人打成一团,这才喊停。而懒龙早已不知去向多时了。

还有一次,懒龙来到一家纺织户家中,这家人的客人用银子定了些绸罗,主人把银子装在箱子里放在床边。夫妻二人同床共寝,夜夜小心看守。懒龙得知后想偷取银子,便闪进房中一脚踏上床沿,伸手进去搬箱子。妇人惊醒后感觉床沿上有东西,暗中一摸发现是只人脚。她急忙抱住不放并叫丈夫起来:“快起来!我捉到贼脚了!”懒龙见状立即抱住丈夫的脚用力一掐。丈夫疼得大喊:“是我的脚!是我的脚!”妇人以为错拿了丈夫的脚便松开了手。懒龙趁机扛起箱子飞奔出房。夫妻俩还在争论不休妻子说:“我明明抓到的是贼脚你却让我放手。”丈夫说:“我的脚现在还疼着呢怎么可能是贼脚?”妻子说:“我的脚在里面你抓的是在外面的而且我也没用力掐。”丈夫说:“那一定是贼掐我的脚了你当时别放手就对了。”妻子说:“我听你喊起来一慌就松了手让他跑了这下肯定不好了。”两人一摸里床发现箱子果然不见了于是互相埋怨起来。

还有一次懒龙走进一家卖衣服的铺子想找机会偷衣服。但里面太暗看不清楚他便拿出身边的宝镜来照亮。俗话说隔墙有耳门外岂会无人?谁知隔壁楼上有人正在做房看到对面衣库有亮光一闪心知不妙连忙敲窗向铺子里喊道:“隔壁小心可能有贼!”铺子里的人惊醒大喊捉贼。懒龙一听便看到院子里有一只大酱缸上面盖着篷草他连忙揭开篷草蹲在缸里然后又反手把篷草盖好。那家人提着灯笼四处搜寻却不见人影便转到后院去了。懒龙在缸里想道:“刚才只有这个缸没搜过他们肯定会回来查看。我不如先到其他地方躲躲。”但又一想自己身上衣服已经沾满了酱渍难以掩盖踪迹便脱下衣服留在缸里光着身子出来。他故意在地上留下一些酱渍脚印一路走到门口打开门后自己又悄悄溜进去藏到衣库里。

那家人在后院搜寻无果又回到前院果然揭开酱缸盖发现里面有一套不属于他们的衣服便断定是贼的衣服。他们看到地上的脚印从缸边一直延伸到门口门也开着便说:“贼看到我们搜寻便躲在酱缸里等我们走后他就脱下衣服逃跑了。可惜我们发现得太晚了不然就能抓住他了。”铺子的主人说:“算了算了贼已经跑了我们还是关门休息吧。”一家人折腾了一番后终于安心睡下哪里知道贼还在家里?懒龙安然无恙地躲在锦绣丛中把上好的衣服紧紧绑在身上外面罩上一件旧青衫又把细软之物装进一条布被里打成包袱。折腾了大半夜后他悄无声息地从屋檐上跳出这家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察觉。

懒龙正背着沉重的包裹走在街上,天刚蒙蒙亮,迎面走来三四个早起赶路的人。他们看到懒龙独自一人背着沉重的包裹,这么早就在路上行走,心生疑虑,认为他形迹可疑,便拦住他的去路说:“你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说清楚才让你走。”懒龙没有回答,只是伸手从肘后摸出一个包裹,圆圆的像个球,扔在地上就走。那几个人见状纷纷上前抢夺,只见包裹裹得严严实实,他们猜测里面定是好东西,便争先恐后地解开。解开一层又有一层,就像剥洋葱一样,而且每层都绑得很紧,剥了一尺多深,里面还没见底。最后剩下拳头大的一块,众人更加好奇:“不知道里面裹着什么?”他们不肯罢休,还要继续解开看个究竟。而之前解开的都是破衣烂絮,散落一地。

正当众人喧闹之际,突然跑来一群人,大喊道:“你们偷了我家铺里的衣服,在这里分赃吗?”二话不说,拿起棍棒就打。众人吓得四散奔逃,其中一个老头儿被抓住了。天还没完全亮,众人也没细看,只顾着打人,一直把老头儿打到铺子里。老头儿一边被打一边大喊:“不要打,不要打,你们打错人了!”但众人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仍旧棍棒交加。

等到天亮,店主人仔细一看,被打得鼻青脸肿的竟是自己的岳父,连忙喝住众人。店主连忙向岳父赔罪,并设宴道歉。在酒席上,岳父才说出原委:“我和两三个乡亲一起赶路,天还没亮,看到一个人背着大包袱行走,就拦住他盘问。没想到他扔下一个包裹就跑了,我们都被他骗了,争着去抢包裹里的东西,结果全是破衣烂絮。我们没抓住他,反而被这里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一顿,同伴都被吓散了。真是便宜了那贼,不知他又跑了多远。”众人听后都惊愕不已,纷纷表示愤慨。邻里间也传开了这个笑话,说某家捉贼错打了亲家公。

原来,那个球是懒龙事先准备好的,里面塞满了破衣烂絮,用来在紧急时刻脱身。他常常用这种巧妙的方法脱身,有诗为证:

“技艺高超如承蜩,弄丸手法多奇妙。虽为盗贼难称道,临时应变智难料。”

懒龙神偷的名声远扬,卫中的巡捕张指挥得知后,派人将他捉拿归案。张指挥见到懒龙后问道:“你是贼的首领吗?”懒龙回答说:“小人从未做过贼,怎会是贼首?小人从未在公堂上犯过赃私之罪,也从未见过与我有瓜葛的盗贼团伙。小人只是有些小聪明,偶尔与亲戚朋友开开玩笑,做些恶作剧罢了。请大人不要怪罪小人,或许将来有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小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张指挥见懒龙身材瘦小,言辞爽快,且没有赃物和人证,难以定罪。又见他愿意出力,觉得这样的人或许有用处,便没有为难他。

正在此时,阊门的陆小闲送来一只红嘴绿鹦哥献给张指挥。张指挥让人把鹦哥挂在檐下,笑着对懒龙说:“听说你手段高明,虽然你说只是戏耍并无赃物,但偷人的东西肯定也不少。今天我先饶了你,只要你今晚能偷走这只鹦哥,明天送回来还我,我就不再追究你的过去。”懒龙回答说:“这不难,请允许小人出去,明天一早送回来。”懒龙磕头谢恩后离去。张指挥随即吩咐两个守夜的士兵小心看守鹦哥,如有闪失定严惩不贷。两个士兵遵命守在檐下,一步也不敢离开。尽管眼皮打架,也只能勉强支撑。偶尔打个盹儿,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惊醒,苦不堪言。

五更时分,懒龙悄悄爬上张指挥书房的屋顶,挖开椽子溜进屋内。他见衣架上有件沉香色的潞绸披风和桌上的一顶华阳巾,便穿戴起来。又从袖中取出火种点燃烛煤,点亮了挂在墙上的小行灯(上面写着“苏州卫堂”四字)。懒龙模仿张指挥的声音、步伐和仪态举止惟妙惟肖。他走到中堂壁门边猛然打开门然后提着行灯踱出廊檐下。此时月色朦胧天色昏暗两个士兵正困得打盹儿。懒龙轻轻踢了他们一下说:“天色快亮了不必再守了你们出去吧。”说着便伸手提起鹦哥的锁链假装是张指挥自己取走了鹦哥然后走进了中门里面。两个士兵正困得不行一听可以走了就像得了赦书一样哪里还顾得上细想?一溜烟儿跑了。

天亮后张指挥走出屋子发现檐下的鹦哥不见了急忙叫来士兵询问。士兵们还沉浸在梦乡中没回过神来。张指挥怒喝道:“让你们看守鹦哥鹦哥呢?你们却跑到外面来了!”士兵们回答说:“五更时大人您亲自出来取走了鹦哥还让我们回去休息呢怎么现在反而问我们要鹦哥?”张指挥怒道:“胡说!我何时出来过?你们见鬼了吗?”士兵们坚称:“确实是大人您亲自出来的我们俩都在场怎么可能一起眼花?”张指挥心知不妙走到书房一看发现屋椽上有孔洞想必是懒龙从这里下的手。正当他疑惑不解时外面传来消息说懒龙已将鹦哥送回。张指挥笑着迎出去问懒龙是如何偷走的懒龙便将他昨晚如何装扮成主人取走鹦哥的事情说了一遍。张指挥听后惊喜不已对懒龙更加赏识和信任。懒龙也时常送些小礼物给张指挥以示感激张指挥更是将他视为心腹懒龙因此得以安然无恙。这世上的巡捕官往往就是这样会养着盗贼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有诗为证:

猫鼠何当一处眠?总因有味要垂涎。

由来捕盗皆为盗,贼党安能不炽然?

尽管这么说,懒龙确实喜欢与人开玩笑、捉弄人。曾经有个赌徒在赌场赢了钱,背着上千文钱回家,路上遇见了懒龙。赌徒指着钱开玩笑地对懒龙说:“我今晚把这钱放在枕头底下,你要是能偷走,明天我请你吃饭。如果偷不走,你请我吃。”懒龙笑道:“好,好。”赌徒回家后对妻子说:“今天我赢了钱,把钱藏在枕头下面了。”妻子很高兴,杀了只鸡烫了酒一起吃。鸡没吃完,还剩下一半,就收拾在厨房里,然后上床睡觉。他们还说了与懒龙打赌的事,互相提醒要保持清醒。

哪知懒龙此时已在窗外,把他们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见他们夫妇警觉,难以直接下手,便心生一计。他走到厨房,捡起一根麻骨放在嘴里,嚼得咔嚓作响,听起来就像猫在吃鸡。妇人惊醒说:“还有大半只鸡没吃完,明天还能再吃一顿,可别被野猫叼走了。”连忙下床去厨房查看。懒龙趁机闪入天井,往井里扔了一块石头,“咚”的一声响。赌徒听到响声惊道:“别为了这点吃的,不小心掉井里去了,那可不好玩。”急忙出门查看,懒龙则趁机隐身进屋,在枕头下挖钱。夫妇两人在黑暗中相互呼唤确认无事,才挽手回房。到了床上,发现枕头被移动,一摸钱袋,钱早已不见了。两人互相埋怨道:“我们两人都醒着,清清白白的,却被他当面给耍了,也真是好笑。”天亮后,懒龙把钱还给了赌徒,并索要赌约中的饭局。赌徒大笑,随手拿出几百文钱放在袖子里,和懒龙一起去酒店买酒请他。两人喝酒时,详细说起昨晚的趣事,拍掌大笑。

酒店老板听见笑声,过来问他们笑什么,他们就把事情告诉了老板。老板说:“一直听说你手段高强,果然名不虚传。”指着桌上的锡酒壶说:“如果你今晚能取走这酒壶,我明天也请你吃饭。”懒龙笑道:“这不难。”老板说:“我不许你破坏门窗,就在这桌上,随你用什么方法取走。”懒龙说:“好,好。”说完就起身告别。老板到了晚上吩咐关紧门窗,自己点亮灯四处查看,以为这样懒龙就进不来了。心想:“我把灯放在桌上,就坐在这守着酒壶,看他怎么下手。”老板果然坐到半夜,一点动静也没有,渐渐感到不耐烦,困意袭来,起初还勉强支撑,后来实在撑不住,就斜靠在桌上睡着了,还打起了鼾。

懒龙早已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悄悄爬上屋顶,揭开瓦片,将一个猪膀胱紧紧绑在细竹管上,竹管是打通中间的,缓缓放下,插入酒壶口中。酒店里的酒壶多是肚宽颈窄的。懒龙在上面往竹管里吹气,猪膀胱在壶内膨胀开来,很快就填满了整个酒壶。懒龙捏住竹管上端,就把酒壶提了起来。然后盖好瓦片,悄无声息地离开。老板一觉醒来,桌上灯还亮着,酒壶却不见了。急忙起身四处查看,门窗都好好的,毫无破绽,竟不知酒壶是怎么被“摄”走的。

又有一天,懒龙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在北潼子门的酒店里喝酒。河边船上有个福建公子,让随从把衣被拿到船头晾晒,锦绣灿烂,引来众人啧啧称奇。其中有一条被子,是西洋异锦制成,尤为奇特。众人见他如此炫耀,便开玩笑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把他的被子偷来,逗逗他?”纷纷推懒龙说:“这时候不施展你的本事,还等什么时候?”懒龙笑道:“今晚就让我把它弄来,明天大家送还他,要他赏钱,一起喝个痛快。”懒龙说完,先去澡堂把身上洗得干干净净,再来到船边观察动静。等到二更时分,公子和众客人都已醉意朦胧,东倒西歪地挤在一起睡觉,吹灭了灯,直接躺在地上。懒龙迅速闪入人群中,钻进被子里,用福建话故意在被中挤来挤去。众客被挤得睡不好,嘴里嘀咕埋怨。懒龙也用闽语说梦话,趁着混乱,扯了那条异锦被,卷成一团。然后假装起夜撒尿的声音,大大方方地拉开舱门,走出船舱,跳上岸跑了,船上的人一点都没察觉。等到天亮,船上发现锦被不见了,满舱哗然。公子十分惋惜,与众客商量,告官又觉得不值得,不告又不甘心。于是许下赏钱一千,招募人寻找。懒龙带着昨天那帮人到船上,对公子说:“船上丢的锦被,我们已经知道在哪里了,公子先发赏钱,我们保证找回来还你。”公子立刻取出千钱放着,等锦被到手就发。懒龙说:“叫个管家跟我们一起去取。”公子吩咐亲随家人跟着一伙人走到徽州当铺,认出锦被正是原物。亲随问当铺:“这是我们船上的东西,怎么在这里?”当铺说:“早上有个人拿这被子来当,我们看这锦缎不是本地出产的,有些怀疑,不肯当钱给他。那人说:‘你们若不放心,我去找个熟人来保着,称银子去就是。’我们说这样也行。结果那人一去不返了。我们还以为这被子来历不明呢,既然是你们船上的,拿回去便是。等那人来取时,我们还要捉住他,送到你们船上来。”众人拿了锦被还给公子,说了当铺里的话。公子说:“我们出门在外的人,只要东西不失就好,何必去找那贼人呢?”就拿出千钱,送给懒龙等报信的人。众人收了钱,一起去酒店喝酒庆祝。原来去当铺的人也是懒龙安排的,故意把锦被当在那里,好来领赏。像这样捉弄人的事情,懒龙干了不少。

懒龙虽然喜欢开玩笑,但如果有人让他不快,他就会连真带假地捉弄对方。有一回,一伙小偷请懒龙去游虎丘,船停在米店门口的河边。小偷们进店买柴买酒,米店的人嫌他们停船在此出入搅扰,大声驱赶,不许系缆绳。众小偷愤愤不平,与米店人争执。懒龙使个眼色说:“这里不欢迎我们,就移船下去些,另找好地方上岸,何必生气?”于是吩咐把船开走,众人仍愤愤不平。懒龙说:“不用争吵,今晚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众人问是什么办法,懒龙说:“你们去找条大船,今晚留一坛酒、一些熟食和炭火之类,都放在船上。我回来时要一路赏月到天明,你们明天就知道了,现在先别说破。”当晚虎丘宴罢,众人散去。懒龙约他们明天一早会合,只留了一个能喝的和一个会撑船的陪他,乘大船返回。经过米店河头时,米店已关门闭户。当时河中赏月归来的船只很多,船上的人欢声笑语不断。米店里面的人早已安心入睡。懒龙把船紧贴着米店的板门停下。他白天已经注意到,店里角落有十一个米囤,正挨着水边靠近板门的地方。

懒龙从袖中掏出小刀,在板门上有节疤的地方一挖,那块木节疤就掉了出来,板上留下一个大洞。懒龙从腰间摸出一个竹管,两头削得像藕片一样薄,将一头插入板门上的洞中,再伸进米囤里,轻轻一摆,只见米簌簌地从管子里流出来,就像注水一样快。懒龙一边对着月亮举杯畅饮,一边大笑着,与泻米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过往的船只多未察觉。米店里面的人睡得正香,更是做梦也想不到。眼看着斗转星移,管子里不再流出米来,想必米囤已空,再看船舱也装满了米。懒龙便叫解开缆绳,慢慢把船开走,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众小偷都来了。懒龙说出缘由,大家都捧腹大笑。懒龙拱手道:“略备薄礼,答谢各位昨晚的盛情。”说完自己什么也没拿。直到米店开囤时,才发现米已全部失窃,而且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怎么失窃的。

在苏州,新流行起一种名为“百柱帽”的帽子,年轻人都爱戴,以此作为时尚的象征。南园附近东道堂白云房里的一群道士,也私下里各买了一顶这样的帽子,以便外出游玩时扮作俗家子弟。某个夏日,他们计划去虎丘游玩,并已预订了游船。王织纱家的第三个儿子,人称“百个纱王三”,因平日与这些道士交好,常一同玩乐,但道士们嫌他爱占便宜且酒后失态,这次便故意瞒着他。然而,纱王三已得知此事,心中不满未被邀请,便找懒龙商量如何破坏他们的游兴。

懒龙答应帮忙,悄悄潜入白云房,将道士们常戴的板巾全部取走。纱王三不解地问:“为何不直接取他们的新帽子,而要这些板巾?”懒龙笑道:“若他们丢了新帽子,明日便不去游山了,还有什么乐趣?你且看着,明日我自有计较。”纱王三虽不明白,但也只好依他。

次日,道士们轻装上阵,头戴新帽,装扮成少年模样,登船出发,懒龙则扮作船家侍从跟随。途中,道士们脱下衣物帽子,开怀畅饮。懒龙趁机将新帽收起,换上之前取来的板巾放在原处。船行至斟酌桥边靠岸时,懒龙趁机跳上岸去。道士们准备上岸时,发现新帽不见了,只留下一堆整齐的板巾,顿时大呼小叫。船家无辜被疑,双方争执不下,引来岸上众人围观。

这时,纱王三扮作路人跳上船来,假装公正地指责道士们无理取闹,因为船上只有板巾,何来百柱帽?围观群众信以为真,纷纷指责道士诬诈。更有几个好事之徒欲上前殴打道士,送官究治。纱王三却制止了他们,并催促道士们赶紧开船离开。道士们没了帽子,又被人识破身份,只好悻悻而归,扫兴之至。

后来,纱王三命人将帽子送还道士,并附言:“以后再想潇洒游玩时,别忘了叫上我。”道士们这才明白是纱王三和懒龙联手捉弄了他们。

另有一事,无锡县的知县贪赃枉法,名声极坏。有人建议懒龙去偷他的不义之财,分给穷人。懒龙采纳了这个建议,夜潜知县府邸。只见府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懒龙不便多取,只顺走了一个小匣子,并在墙上画了一枝梅花作为标记。知县发现失窃后,根据梅花标记猜到是懒龙所为,但应捕们却劝他不要招惹这位神偷。知县不听,执意要捉拿懒龙,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应捕们无奈之下,只得前往苏州寻找懒龙。刚踏入阊门,就见懒龙站在门口。应捕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懒龙啊,你偷了我们知县大人的东西也就算了,还故弄玄虚画什么梅花?现在上面下了死命令,非要抓你回去不可,你说怎么办?”懒龙不慌不忙地回答:“两位不必操心,请先随我到店里坐坐,咱们慢慢商量。”于是,懒龙拉着两位应捕进了酒馆,找了个座位坐下喝酒。

懒龙说道:“我跟你们说实话,知县大人若真想要我,我也跑不掉。但请给我一天时间,我给他送个信,保证他看了之后就会收回通缉令,不会再来找你们的麻烦,怎么样?”应捕面露难色:“这固然好,但你偷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金子,他怎么可能轻易罢休?我们如果不带你回去,恐怕自己要吃不了兜着走。”懒龙笑道:“就算要我去,金子也已经不在我手上了。”应捕追问:“那金子在哪儿?”懒龙神秘地说:“我已经和两位分好了,就在你们家的瓦沟里,回去找找就知道了。”说着,他凑近两人耳边低声说道:“就在屋瓦的缝隙里找。”

应捕深知懒龙的本事,心想:“万一到时候他真这么说,我们家里真搜出赃物来,那岂不是反受其害?”于是,他们商量道:“我们就不带懒龙回去了,那你打算怎么办?”懒龙说:“两位请先回家,我随后就到。我保证知县大人不会再提此事,也绝不会连累到你们。”说完,他从腰间摸出一包金子,约有二两重,送给两人作为盘缠。应捕们见到闪闪发光的黄金,哪里还顾得上追究,满心欢喜地收下了,心想这金子说不定就是知县府里丢的,更加不敢让懒龙同行了,于是双方就此别过。

懒龙连夜动身前往无锡,悄悄潜入县令的衙门。县令有两个夫人,当晚他正与大夫人同寝。小夫人独自在房中休息,懒龙掀开帐帘,伸手进去一摸,摸到了一头乌黑的发髻,宛如盘龙。他轻轻用剪刀将发髻剪下,然后找到存放官印的箱子,撬开之后将发髻放入箱内,重新关好。接着,他在墙上又画了一枝梅花作为标记,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次日清晨,小夫人醒来发现自己的头发散乱不堪,头顶的发髻不翼而飞,吓得大叫起来。全衙门的人都跑来询问缘由,小夫人哭诉道:“不知是哪个贼人这么狠心,把我的头发都剪掉了!”连忙报告给知县。知县来到房中,只见小夫人顶着一头乱发,与平日里的光鲜亮丽判若两人,心中又痛又惊。他想起前几日金子失窃的事情还未解决,如今又有人潜入衙门,不禁担心起官印的安全来。他连忙打开存放官印的箱子查看,只见封条完好无损,锁也安然无恙。打开箱子一看,印章安然无恙地放在上层,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但当他翻开上层时,却发现下面堆满了剪下的发髻。再检查其他物品,均未有动过的痕迹。此时,他注意到墙上又出现了一枝梅花,与前一次失窃时墙上的梅花遥相呼应。

知县吓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道:“原来又是这个神偷!他见我追得紧,就弄出这种神通来警告我。剪去头发是说要割我的头;把发髻放在印箱里则是说要偷我的印。这贼人果然厉害!前日应捕们劝我不要惹他,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若再不住手,恐怕要遭大祸啊!金子是小事,我可以再想办法填补,但这件事绝对不能再追究了。”于是,他连忙下令撤销对懒龙的通缉令,并派人召回前日派往苏州的应捕来销案。

应捕们自从那日与懒龙分别后回到家中按照他的指示在自家屋瓦中寻找果然各自找到了一包金子上面还写着日期和封记正是知县府失窃那天的日期。他们惊讶不已心想幸好没有将懒龙捉拿归案否则一旦搜出赃物自己可就脱不了干系了。正当他们商量着如何向知县回话时县里的差签突然到了。他们以为是来抓他们问罪的吓得心惊胆战谁知却是来通知他们销案的。应捕们问明缘由得知是知县被吓破了胆才决定放过懒龙的他们这才明白懒龙果然是个言而有信的神偷手段果然了得。

嘉靖末年吴江有个知县为官贪婪狡猾。他突然派心腹公差带着聘礼到苏州城去请懒龙到县里相见。懒龙应邀而来见了知县便问:“不知大人召见小人有何差遣?”知县屏退左右悄悄对懒龙说:“我一直听说你的大名现在有件机密事想请你帮忙。”懒龙表示只要知县看得起他无论什么事都愿意效劳。知县便说:“巡按御史到我们县里来总是找我的茬儿。我想请你到巡按御史的衙门里去把他的印信偷出来让他做不了官我才解气。如果你办成了这件事我给你一百两金子作为奖赏。”懒龙答应下来果然半夜里就把巡按御史的印信偷了出来交给了知县。

知县大喜过望称赞懒龙的手段比古代传说中的红线女盗金盒还要高明。他急忙取出一百两金子赏给懒龙并吩咐他快点离开本地不要留下痕迹。懒龙接过金子感谢知县的厚赐但又提醒他说:“我虽然蒙受大人的恩德但有句忠言不得不说。”知县问:“什么话?”懒龙说:“我躲在巡按御史的梁上半夜看见他在烛光下批阅文书运笔如飞处理事务十分得当。这个人聪明机敏不是我们能轻易欺骗的。大人您最好还是把印信送还回去就说是夜里巡逻时发现的贼人已经逃走了。这样御史大人虽然心里会有疑虑但也会对您既感激又畏惧自然就不敢再跟您作对了。”知县却笑道:“还给他印信岂不是让他继续来管我?哪有这样的道理!你自管走你的路不用多管闲事!”懒龙不敢再多言便悄悄离开了。

却说到了第二天,巡按御史准备在私衙中开印办公,却发现印匣里空空如也,印信不翼而飞。他急忙叫来手下人四处搜寻,却毫无踪迹。巡按御史心里明白,这定是那知县搞的鬼,因为知县一直对他心怀不满,而此地又是知县的地盘,奸细必然众多。但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吩咐众人不得声张此事,仍将空印匣封锁如初,并对外宣称自己生病,暂停办公,所有公文暂时交由巡捕官处理。

一连几天,知县见巡按御史闭门不出,心中暗笑,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但表面上还得装模作样地去探望。巡按御史见知县来访,便开门迎客,将他请进内衙,两人坐在床前谈笑风生,从民风土俗谈到钱粮政务,仿佛亲如兄弟。知县见巡按御史如此坦诚相待,反而感到有些不自在,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正当两人聊得兴起时,突然有人报告厨房失火,内班门皂厨役等人纷纷冲进内衙,大喊“火势蔓延,大人快逃!”巡按御史脸色一变,急忙起身,将封好的空印匣亲手交给知县说:“贤令请帮我将印匣护送到县库妥善保管,并立即调集人手前来救火。”知县措手不及,又不好推辞,只得抱着空印匣匆匆离去。

此时,地方上的水夫已经集结完毕,迅速将火扑灭,只烧毁了厨房两间房屋,公署并未受损。巡按御史趁机吩咐关闭大门,其实这一切都是他在印信丢失后预先安排好的计策。

知县回到县衙后,心中暗自思量:“巡按御史将这空印匣交给我保管,若我原样送回,他打开一看不见印信,这责任我可就推不掉了。”他左思右想,无计可施,最后只得悄悄拆开印匣的封皮,将自己前日偷来的印信放入匣中,再重新封锁如初。

第二天,知县抱着印匣来到巡按御史的私衙归还印信。巡按御史当堂开验印信无误后,便发放了多日积压的公文,并宣布当日起程离开吴江。临行前,他将此事告知了巡抚都堂,两人联名上奏朝廷,参劾知县的不法行为。

知县在临别之际对衙门里的人说:“懒龙这个人是有见识的,我后悔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才落得如此下场。”这正是应了那句老话:“枉使心机,自作之孽;无梁不成,反输一贴。”

懒龙的名声在外,难免有时会被其他地方的贼情所牵连。有一次苏州府库失窃了十几锭元宝,公差们私下议论纷纷:“这案子毫无头绪,莫非是懒龙干的?”其实懒龙并未偷盗这些元宝,但他见自己被冤枉,便决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他怀疑库吏知情,于是夜潜公署,躲在暗处偷听库吏夫妇的对话。果然听到库吏对其妻说:“我偷了库银,外面的人都怀疑是懒龙干的,我正好可以借此脱身。不过懒龙岂会轻易认账?我明天就把他做贼的事迹编成一本册子送给知府大人,不怕他不替我顶罪。”

懒龙听到这里心中一惊:“不好!这库吏要嫁祸于我!我若不走必遭毒手。”于是他连夜逃往南京,伪装成双目失明的盲人在街上卖卦为生。

苏州府太仓夷亭有个名叫张小舍的人,是当地有名的识贼高手。他偶然在南京街上遇到了懒龙假扮的盲人便觉得蹊跷仔细一看便认出了懒龙的真面目。他一把扯住懒龙将他拉到僻静处说:“你偷了库中的元宝官府正在追捕你你却逃到这里装成盲人躲藏吗?你怎能瞒过我的眼睛?”

懒龙拉住张小舍的手说:“你是了解我的应该替我分辩这件事怎么也这样说呢?那库里的银子其实是库吏自盗的我曾亲耳听到他夫妻二人在床上私语此事确凿无疑。他们商量着要嫁祸于我暗中在官府那里动手脚。我怕官府信了他们的话所以才逃到这里来。你若肯到官府那里把真相说出来不仅可以得到赏钱还能为我洗清冤屈我自会重重酬谢你。现在请你不要在这里破坏我的计划!”

张小舍原本就是受知府之命来追查此案的如今得知了真相便放了懒龙回到苏州向官府举报了库吏的罪行。果然在库吏家中搜出了赃物与懒龙无关。张小舍因举报有功得到了官府的奖赏。

过了些日子张小舍又到南京办事再次遇到了懒龙仍然装成盲人在街上卖卦。张小舍故意撞了他一下说:“你苏州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怎么还不记得前日说过的话呢?”懒龙笑道:“我没忘你到家里灰堆中去看就知道了我的谢意。”

张小舍高兴地回到家中果然在灰堆里找到了一包金银和一把明晃晃的快刀。他伸了伸舌头说:“这个懒龙真是个狠角色!他怕我一直缠着他所以虽然送了我东西却又用这把刀来吓唬我。不知他是什么时候放下的真是神不知鬼不觉!我以后也不敢再惹他了。”

懒龙自从张小舍第二次遇到他并告诉他苏州的事情已经解决后就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但他也担心将来还会有人算计他于是决定收起自己的手段再也不轻易使用。他转而专心卖卦为生并在寺庙中寄居了数年最终得以善终。虽然懒龙做了一辈子的盗贼但他从未被官府捉拿刺字受刑。至今苏州人还在传颂他的机智和狡黠认为他虽然是小偷但也有着大侠的风范。与那些表面道貌岸然、背地里见利忘义、贪赃枉法的官员相比懒龙无疑更加值得人们尊敬。更何况他若能将这身神技用于正道如偷营劫寨、做间谍等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只可惜生在太平盛世只能小试牛刀供人茶余饭后谈笑罢了。这正是:

世上于今半是君,犹然说得未均匀。

懒龙事迹从头看,岂必穿窬是小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ly/13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