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浙江简称“浙”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省会坐落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市,浙江历史悠久为江南与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浙江经济发达,在古代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民富指数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历史人文浓厚的浙江在明清两代时走出的进士状元文人墨客更是数不胜数,浙江省内最大河流为著名的钱塘江,在古时因钱塘江九曲回折而被称为之江或折江,浙江省名由此而来。浙江如今人口数已达万,下辖11个地级城市和众多县区,其中有一座县级市人口不到60万,实力规模很强,新近“撤市设区”,名字由来和山有关,好听易记。这就是杭州市下辖的县级临安市如今已经“撤市设区”成为了临安区(临安,名字大家应该都熟悉,南宋的京城也叫临安,不过那个临安和如今的临安区并非一个地方,当时的整个杭州地区被称为临安府,而县级临安市的历史名字于西晋时既有得名,据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卷93记载杭州临安县:“临安山,县取此为名。”,临安名字好听也好记,其名字和“临安山”有关)临安地处杭州西部地区,年人口统计为58.85万人,上古时,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地,此时的临安为古扬州之境。春秋时,临安地先属越国,后为吴王夫差所灭而归属吴国,越王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于公元前年灭吴逼迫夫差自杀而重新将临安地纳入到越国之境,战国时,楚国灭越而将此地入楚地。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对天下实行郡县制,此时的临安为会稽郡的余杭县地。临安的县制始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即公元年,将临安分出余杭设县,名为临水县,隶属吴郡。三国时属东吴之境的东安郡、吴兴郡管辖,依然称为临水县,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康元年即公元年,将临水县更名为临安县(此为临安县制的开始,距今已有余年),归属吴兴郡管辖。唐朝时的临安属余杭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临水、临安、安国三个名字曾在临安县中反复更换,后直到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年时重新改为临安县名,而对于临安县名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的《太平寰宇记》。北宋时的临安属杭州,南宋时归属临安府(南宋京城),元朝灭南宋后设江浙行省杭州路而去临安府府制,临安属之。大明朝建立后,临安县隶属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杭州府。《太平寰宇记》其“临安山”目下云:“(临安)县取此山为名,南有郭文宅基。”临安因“临安山”而得名。清朝基本沿袭了明制,临安一直属杭州府辖管,直至年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制而将临安县直接由浙江省管辖,年临安解放,同年设临安专区,此时的临安县属临安专区辖管。年时撤销临安专区将临安县划为嘉兴专区管辖,年又划为建德专区,后历经数次归属变化,年归为杭州管辖,年临安县撤县设立县级市,年7月撤销了县级临安市而改成了临安区至今。临安历史名人辈出,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创建者钱镠就是临安人,他曾早年跟随董昌于乡里抵御乱军,后为讨伐叛变唐朝的董昌而加封镇东军节度使,唐末各地混战,钱镠占据了两浙之地,后被唐朝、后梁、后唐等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等名号,钱镠死后庙号太祖,葬于钱王陵,因钱镠在位期间一系列的休养生息保境安民的举措使得两浙地区岁数丰稔,百姓称钱镠为海龙王。曾于唐末割据两浙地区称帝的董昌也是临安人,他曾任义胜军节度使,吴越国的创始人钱镠曾在其麾下效力,公元年董昌在越州称帝建立大越罗平国,后为部下钱镠讨伐而死。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rk/141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