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俗谚说,“冬雨不烂路,春雨不湿衣”。言下之意,冬雨、春雨,都很小,在行路人来说,路上都不会形成泥泞,也不会淋湿衣服。

的确,为啥常常有冬旱、春旱?为啥冬天、初春,连江河也是水枯季节?为啥会说“春雨贵如油”?自然因为其量小量少嘛。

杜甫《春夜喜雨》是咋个说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悄悄潜来,润物无声,真是细小轻灵之极端。

南宋志南和尚说的,也差不多。

“古木荫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风也微微,雨也不大,几乎让人无感。

朱自清《春》,形容说,“春雨细细的,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

朱自清是南方人,笔下的春雨,应该同于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细雨如烟哦。

江南的细雨,哪怕到了夏日杨梅时节,也是不大的。

一如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

但是,柳青《创业史》,写梁生宝到渭河平原去买稻种,那一天春雨,却是连更深夜下得哗啦啦的。

或许,早春与仲春、晚春时节的不同,南北东西地域的不同,都会造成春风春雨大小各异。

李清照写《如梦令》,时紧时慢的风雨,竟然吹打得海棠花落。“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借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风一阵雨一阵,扰了贵妇人清梦,不看可知花落多,可见风雨有点大了。海棠花开,正是早春。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雨声潺潺,这春雨,也不小哇。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有人说,风雨声起,花吹落地,甚至可能“巢破知多少”,啼鸟,可能正应巢破而叫呢。不管咋说,风雨也是有点大了。

晏殊《浣溪沙》就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个风雨声,显然也小不了。

唐代韦庄《菩萨蛮》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画船听雨,这雨,又能小吗?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雨,密密麻麻的感觉就来了。

王安石有句诗:“东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个黄花,不是秋日金菊;这个东风,按常理则是春风。春夏秋冬,分别吹着东南西北风嘛。

辛弃疾就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春风一天比一天大,不然咋个度入疾劲的南风里?

春雨也会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强劲的春潮,不仅有江河解冻的因素,也是少不了春雨的功劳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xw/13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