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晚上7点,热浪逐渐散去,太湖源镇青云岭区块的篮球场上却热度不减。“传球!”“投篮!”双方球员你追我赶,互不相让,非常激烈。 这里原先是一个停车场,由于位置较偏,利用率不高。考虑到周边村民有运动需求,太湖源镇将其扩建成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崭新的篮球架、标线清晰的塑胶场地,自投用后,这里就成了太湖源镇健身场地中的“人气王”。 “我们每周要训练两到三次,这个球场建成以前,我们都是分散着练习,很难凑到一起。”太湖源镇篮球队队员蒋宇杰说,球场建在家门口,大家吃完晚饭呼一声就来了。“骑车10分钟就到,很方便,随时都可以来切磋球技。” 与球场相距不远的太湖源镇体育中心,同样人气满满。这是一个由闲置楼房改建的健身房,一楼设有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器械。在这里,不仅大人们在挥汗如雨,小孩子也在大人的指导下动了起来。 太湖源镇文体站工作人员刘佳表示,今年以来,太湖源镇充分拓展空间,打造篮球场、门球场等嵌入式体育场地,让运动变得触手可及。“场地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由专人管理,非常受村民欢迎。接下来,还将把邻里中心的空间利用起来,新增两个羽毛球场、一个气排球场。” 嵌入式体育场地,指在社区、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屋顶等区域,见缝插针式配套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以及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小球”和门球等场地,供全年龄段人群运动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 在锦北街道新联安置小区,“空中”球场正在建设中。该球场建在小区多功能活动中心的屋顶上,面积约平方米,是一个由标准篮球场和五人制足球场组成的二合一球场。目前,正在安装球架。 小区里居然也能建球场,居民对此拍手称赞。“像打篮球、踢足球这种运动必须要专业的场地,我们之前都要去市区里预约场地,很不方便。”新联安置小区居民江水华说,没想到家门口也有了标准球场,大家都很开心。 锦北街道文体站长汪晖说,包括多功能运动场在内,今年锦北街道共有5个体育项目(1个球场和4个百姓健身房),眼下均已完工。接下来,还将结合绿道等原有场所逐步打造一个“10分钟健身圈”,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健身。 只有运动更方便了,大家才更愿意动起来。近年来,像这样的“家门口的运动空间”在临安区不断出现,逐步融入居民生活。特别是今年以来,临安借助亚运会举办契机,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河道绿地、桥下空间,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10分钟健身圈”基本成型。 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大场景下,扎实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加普惠地享受到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是共同富裕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根据《临安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年,临安区将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7.18万平方米,其中今年的任务是3.6万平方米,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下一步,还要继续摸排建设,并结合临安‘一湖三溪六公园’的特色,通过专项规划,打造有临安特色的嵌入式体育场地,预计至今年年底,临安区将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4.2万平方米。”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临安发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xw/137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