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常用来形容苏州和杭州的繁华富庶。中国人历来讲究座次排位,谁在前面,谁在后面,都有一定道理。那么这句谚语把苏州放在杭州前面,是否也遵循了这一规则呢?

首先说“上有天堂”的出处。在唐朝时有一位官员名叫员半千,他有一座庄园位于焦戴川,园中景色秀丽,雕梁画栋,住在其中就像住在天堂之屋一样,人们不由得赞叹“上有天堂,下有员庄”。

再说“苏杭”的来历。最早将苏州和杭州联系到一起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先后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因此对这两个地方非常熟悉,他在《咏怀》诗中写道“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最好官”,诗句不仅将两地联系了起来,还对它们赞誉有加。

那为何是“苏杭”而不是“杭苏”呢,这与苏州和杭州的开发顺序有关。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全市地貌以平原为主,加之河网密布,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苏州在春秋时期成为吴国的国都,三国时期孙权也曾建都于此,到唐代时,苏州已经相当繁华,白居易曾作诗“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也就是说苏州的人口比扬州还要稠密,坊市热闹的像半个长安。

而杭州的地形复杂多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因此长期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直到隋炀帝时期,修筑了京杭大运河,杭州与京都洛阳通过水路联系了起来,杭州的地位才得以提高。到唐朝时期,杭州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尚且不能与苏州相提并论,白居易曾作诗“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可见杭州在经济规模上还不如苏州,但胜在风景秀美。

杭州的崛起,要感谢吴越王钱镠。五代时期,华夏大部分地区动荡不定,只有钱镠所在的两浙十三州得以偏安。钱镠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对外依附于中原王朝,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因此,到赵匡胤建立宋朝时,杭州已经相当繁华。靖康之难时,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赵构被迫南迁并建都于临安(即杭州)。

杭州升格为国都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由于杭州充满了山水风光,因此不管是皇家还是民间都大兴土木,修建园林。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期杭州共修建了多处园林。可惜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杭州城内的园林受到极大破坏。

自宋朝始,南方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在江南地区,苏州和杭州无疑是两座核心城市。由于两座城市既是富庶之地,又有绝美风光,于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创作《吴郡志》一书时首次提出了“天上天宫,地下苏杭”的观点,“天宫”即是“天堂”,此后逐渐演变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anzx.com/lasjj/12400.html
------分隔线----------------------------